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第二次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发现, 将称为高能中微子的稀有粒子与我们银河系以外的物体联系起来。科学家们使用地面和太空技术, 包括美国宇航局的尼尔·格勒斯斯威夫特天文台, 将中微子直接追踪到一个正在撕裂恒星的黑洞。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称为潮汐破坏, 非常罕见。
       美国宇航局指出, 天体物理学家推测潮汐破坏可能产生高能中微子, 但这是与观测证据相关的高能粒子。该事件被称为 AT2019dsg, 科学家们指出, 中微子不是在当时或以科学家预期的方式产生的。
       这一出乎意料的观察帮助团队更好地了解了这种现象是如何运作的。中微子被称为基本粒子。
       它们的数量远远超过宇宙中的所有原子,

但它们很少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。天体物理学家对高能中微子特别感兴趣, 因为它们的能量比地球上最强大的粒子对撞机产生的能量高 1000 倍。科学家们认为, 宇宙中一些最极端的事件, 例如剧烈的星系爆炸,

可以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。这些速度极快的粒子与宇宙中的光或其他粒子碰撞, 产生高能中微子。第一个高能中微子于 2018 年在一个名为 blazar 的活跃星系中被发现。在这种情况下, 潮汐破坏事件会产生中微子。当星星离开当黑洞离得太近时, 会发生潮汐破坏, 重力产生的强潮汐将恒星撕裂, 产生气流。
       气流的尾部从系统中逸出, 而主要部分则旋转, 用一盘碎片围绕着黑洞。在某些情况下, 黑洞会发出快速移动的粒子射流。
       研究人员推测, 这类事件在早期进化的峰值亮度期间会产生中微子。